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常向群博士来系讲学

作者:必赢官网 文章来源: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14-06-06 10:40
A A A

6月5日上午,应武汉大学社会学系邀请,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常向群博士给社会学系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礼尚往来”模型及其运作机制看中国如何参与型塑全球社会》的讲座。讲座由系主任林曾教授主持,他幽默风趣地介绍了常教授,并强调海外学者关心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这对于中国的发展及改革以至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尤为必要。

常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比较研究的背景,包括费孝通1938年的江村经济调查、60年代弗里德曼以社会人类学视角进行的中国研究以及80年代中国本土社会学家为推广中国社会学做的努力等。常教授认为应该基于全球社会,人人都要参与全球大厦的型塑。

接下来,常教授分享了其关于中国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她首先阐述了“礼尚往来”模型及其形成过程。常教授认为这一模型的方法论基于弗里德曼社会人类学视角的中国研究、对中国社会的纵向研究及中国社会和全球社会的横向研究,并强调通过中国农村社会支持安排以及地方传统的转型的路径来寻找“礼尚往来”运行的内在机理。常教授假设以家庭为关系的社会支持网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通过五个省份十个村的实地研究构建了一个社会支持框架。常教授指出在研究中用到的理论是社会学中的社会交换论和人类学中的互惠理论。

随后,常教授列举了江村这样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阐述了90年代江村的关系和人情。她阐明了关系这一概念,并对社会交换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把人际往来分为表达式往来、工具性往来、赠与性往来、否定性往来四种方式。常教授指出,在完成十个村的数据分析之后,得出了关系因素淡化和人情因素浓厚的结论,即中国社会是一个以人情为主的社会。另外,常教授强调,“礼尚往来”要和国家关系体制结合起来研究才有意义,她还认为,建国以来,中国民众与国家的关系是一个从赠与性的往来、否定性的往来到工具性往来的发展过程。随后,她对“礼尚往来”进行阐释,提炼出社会学的概念分析工具,构建了一个“礼尚往来”的模型,这一模型包括礼尚标准、往来类型、事件、资源、根源、范围、以及社会创造力等。然后,常教授就如何参与全球型塑社会进行了探讨,她强调所有主体包括个人、体制、国家等各个层面都会参与全球社会治理。

最后环节,常教授就现场师生提出的关于构建和谐世界和全球社会治理、礼治和法治的辩证关系、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常向群教授是全球中国比较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研究》主编、全球中国出版社总编,她是英国唯一的受过中国和英国社会学双重训练的社会学者,从事跨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中国研究诸学科的华人学者,是中国比较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的全球领军人物。常向群教授目前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人类学中心特聘教授、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兼职教授。此外,她还是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会员、英国社会学会会员、英国中国研究协会会员、欧洲中国研究及咨询智库专家、国际关系研究协会会员分会理事。常向群教授的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稿》、《“礼尚往来”―― 江村互惠、社会支持网与社会创造研究》等。(安利鹏报道)